[經濟日報] 2005-0117 A12版
靜電放電防護工程學會
提升產業競爭力
推動防靜電技術
建立學習觀摩平台
協助提升台灣產業產品品質與可靠度
記者 陳華焜
【台北訊】隨著半導體製程的進步,積體電路(IC)內部電子元件微縮化
已經進展到奈米的尺寸,如此微小的電子元件在生產、組裝、運送、測試
等過程、以及使用中,都可能因為環境或人員的靜電放電(ESD)轟擊而
招致損壞,嚴重影響到電子產業的良率與產品可靠度。
中華民國靜電放電防護工程學會表示,在台灣,IC廠商及工研院電通所,
都曾經因為IC產品的ESD防護能力不足,而喪失市場占有率的慘痛經驗。
然而在美國、德國、日本等技術先進國家,已經有相關技術的學會成立來
制定積體電路產品的靜電放電的各種耐受規格與測試標準,並據以要求台
灣所設計生產的IC產品也要符合他們的靜電放電規格,才能進入他們的市
場,已經嚴重造成所謂的「非關稅性貿易障礙」。
為因應這些問題,該學會在理事長柯明道領導下,成立兩年多來,透過會
員的交流,成功匯集靜電放電防護工程相關領域的人力及技術資源,讓相
關產業的防護技術有一個互相學習與觀摩的平台,進而協助提升台灣產業
的產品品質與可靠度,已逐漸擺脫該項「障礙」的牽絆。
自2002年起,該學會每年都舉辦「靜電放電防護技術研討會」、「靜電放
電防護技術論壇」及「靜電防制專業工程師訓練課程」。研討會的部分,
每年邀集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發表論文、參與討論交流
。而技術論壇及專業工程師訓練課程的方面,則邀請了國內靜電放電方面
的技術專家進行靜電放電防護技術的教學講授。經由大家共同的努力,台
灣在靜電放電防護技術上每年發表在國際研討會及國際學術期刊上的技術
論文、和所申請的美國專利件數及品質,已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獲得
國際間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肯定。
該學會指出,目前的資訊產品或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因大量使用了半導體
元件等靜電放電敏感零組件,在製程中也必須採行ESD防制措施,避免良
率損失。尤其近年來,國際OEM 大廠在下訂單予代工製造廠時,一個規
畫周延與有效執行的ESD防制計畫是無法妥協的必備要項。長久以來,大
部分業者未能在相關技術上累積足夠的經驗,往往人云亦云,卻不知所以
然。學會自成立以來,成功接續工研院過去推廣的靜電防制技術,並廣泛
協助業界有效的解決問題=A